【发电厂节能评估报告经验优势及内容】
【容大博通编制节能评估报告经验优势】
《发电厂节能评估报告》通过对项目的概况介绍、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分析、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消费量、项目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项目能效水平对比、节能措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为投资决策者提供最真实的、最实际的、最科学的投资决策依据,容大博通编制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特点:
1、国家节能政策分析
2、项目建设方案节能分析
3、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分析
4、能效水平对比分析
5、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等专业节能评估分析
北京容大博通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投资协会民投委投资评估中心直属单位,中国投资协会主管单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投资评估中心职能:投资咨询、投资评估、融资咨询、融资评估、规划咨询、管理咨询。
【发电厂项目节能评估报告2012-2013年主要做过案例】以前大量案例未统计

1. 编制说明
1.1 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1) 评估分析发电厂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的要求。
(2) 对发电厂项目工艺工序以及工艺设备在能源消耗方面是否先进可行,进行评估。
(3) 阐述建设发电厂项目设计用能的情况,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项目合理用能的先进点和薄弱环节,判定项目合理用能的政策符合性、科学性、可行性,提出合理用能的建议措施。
(4) 根据节能评估的结论和建议,为实现国家、地方有关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目标,加强项目合理用能管理,从源头严把节能关。
1.2 评估依据
1.2.1 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
1.2.1.1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八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主席令第九十号,十届人大常委会三十次会议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十届人大常委会14次会议主席令第33号,十一届人大常委会12次会议主席令第23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九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主席令第7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八届人大常委会17次会议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七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主席令第2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八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主席令第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九届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主席令第7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主席令第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主席令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主席令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六届人大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主席令第9号,十一届人大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主席令第15号修订)
1.2.1.2 法规
(1)国家法规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发改委令[2010]第6号)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6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工信部[2010]218号)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民用工程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
《民用工程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2009)》(国家电网公司)
(2)地方法规
《XX市节约能源条例》
《关于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关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XX市供热用热条例》
《XX市工程节能管理规定》
《XX市节约用水条例》
《XX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
1.2.2 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
(1)规划
《XX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产业政策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11]第12号
《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能源[2007]2155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176号)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信部工产业[2010]第122号)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工节[2009]第67号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工节[2012]14号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6号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16号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国家经贸委2002年第32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发[2008]36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发[2009]24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国发[2010] 33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国发[2011]3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工节[2009]第4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二批)工节[2010]第11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三批)工节[2011]第42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
1.2.3 相关标准及规范
(1)工业类及行业标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153-2009
《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Z18718-2002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93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4272-2008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1028-2000
(2)电气专业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9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2006
《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200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12497-2006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
(3)暖通专业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2007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GB/T29414-2012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
(4)给排水专业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节水型生活器具》CJ164-2002
(5)燃气专业
《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GBl6914-200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
(6)工程专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XX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0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关于加强外墙保温工程安全防火管理的紧急通知》建质安[2010]1039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09]124
《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126-2010
《XX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29-88-2007
《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25-2007
(7)其它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2009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1-1996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587-2009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1.3 评估范围和内容
1.3.1 评估范围
拟建项目节能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政策符合性、工艺、设备、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工程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给排水专业和燃气专业等与项目直接关联的所有用能环节。
1.3.2 评估内容
(1) 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标准规范;
(2) 项目有无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及设备;
(3) 项目建设方案和用能方案;
(4)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能效指标水平;
(5)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6) 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7) 项目设计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补充建议。
1.4 评估工作程序
2.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
单位性质:
法人代表: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联系方式:
2.2 项目名称
2.3 项目建设地点
2.4 项目性质
2.5 项目投资及经济效益
2.6 项目建设背景
2.7 项目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项目产品类型及产量详见表2-1。

2.8 项目建筑物概况
项目建筑物情况详见表2-2。

2.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拟建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2-3。

2.10 项目建设周期
2.11 项目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拟建项目劳动定员200人,年工作310天,采用三班工作制,主要生产工序铸造和机加工设备时基数详见表2-4。

2.12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
拟建项目所用原辅材料及产量详见表2-5。

2.13 主要生产设备
项目用电设备具体参数详见表2-6,耗气设备参数详见表2-7。

2.14 总平面布置及车间工艺布置
2.15 项目主要工艺技术方案
2.16 项目用能情况
2.16.1 主要供用能系统
(1) 电气系统
(2) 暖通空调系统
(3) 给排水系统
(4) 燃气系统
2.16.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综合能耗量
项目能耗情况详见表2-8。

2.16.3 项目建设地址简介
3.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3.1.1 电力
3.1.2 给排水
3.1.3 供热
3.1.4 天然气
3.1.5 压缩空气
3.1.6 地热资源
3.1.7 太阳能资源
3.1.8 风能资源
3.2 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4.1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4.2 项目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4.2.1 技术方案
对项目的生产工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4-1。

4.2.2 工艺流程节能分析
4.3 项目用能方案节能评估
拟建项目生产各生产工序能耗数值详见表4-2。

4.4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4.4.1 主要耗能设备确定
4.4.2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分析
4.5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
4.5.1 电气系统节能评估
4.5.1.1 供配电系统
4.5.1.2 照明系统
(1)光源及灯具
(2)照度要求
拟建项目照明设计参数见表4-4。
表4-4 拟建项目照明设计参数表

(3)应急照明
(4)照明控制
表4-5 拟建项目功能区照明设计参数表

4.5.1.3 动力设备
4.5.2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评估
4.5.2.1 设计参数
(1)室外设计温度

(2)室内设计温度

4.5.2.2 采暖和空调方案
拟建项目采暖和空调方案详见表4-8。

4.5.2.3 通风系统
4.5.2.4 管材及保温
4.5.3 燃气系统节能评估
4.5.4 给排水系统节能评估
4.5.4.1 给水系统
4.5.4.2 排水系统
4.5.4.3 管道敷设及管材
4.6 工程节能评估
4.6.1 工程方案
4.6.2 单位工程面积能耗
4.7 评估小结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公辅设施配套完善能确保项目所需能源供给;总平面布置符合相关要求。
项目根据生产规模制定合理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生产设备选型及数量均与生产规模相匹配,主要工艺方案遵循《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J14-2004中要求,项目工艺设备的设计时基数符合《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JBT2-2000要求,各生产工序采用的技术方案符合设计规范的规定,选用国内外高效节能的先进设备,无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设备。
项目根据需求设置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燃气等系统,合理、可靠。
5.1 能源消费种类分析评估
5.2 能源消费量分析评估
5.2.1 折标系数选取
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附录A:
电力折标系数采用当量值1.229tce/万kWh;
天然气折标系数采用12.143tce/万Nm3;
煤折标系数采用0.7143tce/t;
柴油折标系数采用1.4571tce/t;
市政热力折标系数采用0.03412tce/GJ。
5.2.2 各能源品种终端使用量计算
5.2.2.1 电力
(1)生产设备耗电量
项目主要及辅助生产设备终端用电量=设备额定功率×需要系数×全厂负荷率(0.9)×年运行时间。拟建项目主要及辅助生产设备最终用电量情况见表5-1。

(2)空调、照明及动力耗电量
5.2.2.2 天然气
5.2.2.3 市政热力
拟建项目市政热力主要用于冬季采暖,市政热力消耗量=采暖面积×耗热量指标×日运行时间×年运行天数,具体消耗量详见表5-4。

5.2.3 耗能工质消耗量计算
5.3 能源加工、转换和利用情况评估
5.3.1 各能源品种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损失计算
5.3.2 能源网络图、能流图


5.4 综合能耗
考虑项目各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加工转换损失、输送分配损失后,项目年综合能耗见表5-8。

5.5 能效水平分析评估
拟建项目主要能效指标见表5-9。

6.1 节能技术措施评估
6.1.1 生产工艺节能措施
6.1.2 电气系统节能措施
6.1.2.1 供配电系统
6.1.2.2 照明系统
6.1.3 暖通系统节能措施
6.1.4 给排水系统节能措施
6.1.5 燃气系统节能措施
6.2 节能管理措施评估
6.2.1 能源管理
建设单位应成立能源管理办公室并明确相应的职责,重视能源管理工作,在项目立项和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降低能源消耗和能源综合利用,重视生产过程当中能源的利用以及水的循环使用。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精神和要求,制定企业的能源管理规定和考核标准,该规定和标准贯彻节约资源和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原则,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建设单位应注重重点耗能设备的使用管理,对耗能设施的运行参数进行科学化分析,找出合理参数指标,以指导操作人员规范操作,从而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6.2.2 能源计量
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T17167-2006,结合项目电力、天然气、市政热力和水消耗量,对拟建项目的用能类别进行分类,各类别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如表6-1所示。

6.3 单项节能工程评估
6.4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拟建项目节能量计算见表6-2。

7.1 项目建设方案存在的问题
7.2 节能评估建议
8.1 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和规范
8.2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8.3 项目有无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及设备
8.4 项目能效水平
8.5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8.6 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
8.7 项目设计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项目相关资料及文件

北京办公室详细位置--朝阳区
山东分公司办公详细位置
山东办公窗口外部实景图
山东办公窗口内部实景图
河北分部办公详细位置
行车路线
一、朝阳区办公室:
(1)北京东南四环南路53号(小武基桥北),林达海渔广场地面及地下均有停车位
(2)657,740,29,605,974等17条公交线路,东南四环内,北京欢乐谷西对面。